自从1901年上海出现第一辆汽车,从而成为我国最早使用汽车的城市之后,由于旧中国的落后和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欺压,上海除了一些汽车修配业外,一直没有真正的汽车制造业,这一状况整整延续了半个世纪之久。
新中国的诞生,使上海汽车工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历史性飞跃。50年代后期,上海相继试制生产了吉普车、卡车、拖拉机、载重车、轿车和摩托车,使上海汽车工业取得了从零部件生产到整车整机生产的重大突破。特别是1958年9月28日,第一辆凤凰牌轿车在上海汽车装配厂(上海汽车制造厂的前身)诞生,这是上海汽车工人在技术资料、技术装备、生产资金和生产经验严重缺乏的情况下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产物和结晶,当时被誉为“草窝里飞出金凤凰”,开创了上海制造轿车的历史。以后二十年,上海的轿车工业在风风雨雨中艰难前进。1964年,凤凰牌轿车改名为上海牌轿车,至1975年形成了5000辆生产能力,在全国率先形成了轿车的批量生产,二十年累计生产了1.1万辆。上海汽车工业初步建立了轿车生产体系,为以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唤来的改革开放强劲东风,使上海汽车工业开始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新的历史性飞跃。1978年11月9日,是上海汽车工业乃至中国汽车工业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天。这一天,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回答上海轿车项目能否中外合资的请示时明确指示:“可以,不但轿车可以,重型车也可以。”这一锤定音,使上海汽车工业从此走上了加速发展的康庄大道。
二十年来,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坚定不移地引进技术、利用外资、加快发展,先后引进了桑塔纳和别克轿车等先进的整车和零部件制造技术,与德国大众、美国通用、美国福特等国际著名汽车和汽车零部件公司建立了33家合资企业,累计利用外资20.7亿美元;集中力量实施以轿车为主导的发展战略,形成了“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滚动发展”的上海特点,立足集团、依托上海、面向全国、打好“中华牌”的上海风格,整车和零部件同期规划、同比投入、同步发展的上海水平,以追赶世界汽车工业技术进步、努力实现轿车国产化为目标、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的上海速度。
经过几万名员工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勇往直前的拼搏,上海汽车工业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历史性巨变:与前二十年相比,上汽集团资产总额达到783.4亿元,扩大60倍;轿车总产量超过120万辆,猛增110倍;销售收入平均每年以28%的速度递增,1998年为1979年的88.7倍;实现利润平均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1998年为1979年的36.5倍;利税总额累计达到595亿元。上海汽车工业在全国同行率先突破80%的国产化率大关,率先攀上轿车产销量超过20万辆的台阶,率先形成30万辆的轿车生产能力。今天的上海汽车工业不仅拥有上海大众、上海通用等国内一流的轿车整车制造公司,而且拥有国内最大最先进的零部件制造体系、营销体系和维修服务体系。上汽集团的轿车生产规模、销售收入、实现利润、劳动生产率和市场占有率已经连续多年在全国同行保持领先,为缩短中国汽车工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上海汽车工业已经成为上海第一支柱产业和国家重要的轿车工业基地。
面向新世纪,上汽集团正进一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构筑轿车工业的新高地,努力建设成为以轿车为主导、具有自主开发能力、体现上海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地位和作用的企业集团,为发展壮大中国汽车工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为上海汽车集团公司总裁)